网站首页 资讯 内容详情

股票销售交易部高级经理薪酬(股票销售交易部高级经理薪酬待遇)

小智 资讯 2023-07-31 05:59:32 5

Bitget下载

注册下载Bitget下载,邀请好友,即有机会赢取 3,000 USDT

APP下载   官网注册
  • / 苗兆光,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、副总裁,华夏基石大师塾训战导师
  • 来源:华夏基石e洞察
  • 整理自2月1日华夏基石·百家管理讲坛第一期第三讲直播《苗兆光:高管团队建设实务——如何给高管发薪》,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

第一讲中,我们讲了,真高管应该是什么样子,这是后面所有课程的基础。我们无论是讨论机制,讨论从哪里培养人,还是讨论如何建立治理机制,追根溯源都要回到这群人的特质上,和他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上。所以,第一讲“真高管”是基础,一个真正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对绩效的责任,如果这个人没有素质,后面怎么管他也出不来。

第二讲中,我们讲了如何对高管评价。评价的目的是什么?我们知道,人是流动的,就是当你选择他的时候,他还很有进取心,你选择他的时候,他还对企业有归属感,你选择他的时候,他还有很旺盛的学习能力,但是,每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是会变化的,他有可能在现实当中受到了什么刺激,也有可能他人生的状态发生了改变,他这些能力和这些特质就会丧失。所以,“评价”就是一个筛子,要不断地对人进行确认,能够筛选合适的人来,能够不断地在动态中防止人的素质的丧失。

今天讲第三讲,高管的薪酬机制。我们一定要清楚,不能把薪酬做成贿赂。薪酬是对良性关系的一种激励和确认,企业和高管之间先有互相成就的意愿和诚意,然后用薪酬合同来固化和激励。贿赂是什么?贿赂是对方并没有对你好的动机,你想拿利益进行交换。如果是这种关系,就麻烦大了:企业像钓鱼,总想拿一点诱饵钓一条大鱼;高管像贪官,做每件事先考虑得失。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很难搞好。

现实当中有很多对薪酬的不当期待,尤其在过去若干年企业里流行的观点,比如说分钱,尤其是华为任正非的一些话被不当解读之后,认为分好钱就有了一切,其实不一定。如果说这个人没有潜质,即便是给他再多的钱,这是一种贿赂,而贿赂是贿赂不出来对企业有归属感的人的。

所以,薪酬机制建立在人身上,合适的人做对了合适的事,表现出了合适的状态,用报酬的方式对他进行确认。如果离开了他所从事的工作,离开了他承担责任的性质,去给他发薪,其实是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的。所以,我们讲薪酬,是不能脱离前面讲的这些内容的。

01

高管薪酬的痛点

我们高管薪酬当中,企业在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?痛苦点在哪?

第一,高管承担的责任重大,他随便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远远超过他的薪酬水平。

举个例子,我今天还在一个企业和一群高管开会,讨论新的一年的预算,结果发现预算被严重超支了,很多部门报上的预算比往年的预算增加了很多,增加了几个亿,像这样的预算下来的财报就很难看。为了满足利润目标,就要对一些费用做压缩,费用压缩不动就要砍掉一些项目。那这些高管对项目一个一个进行评估,这个不干,那个不行,这个没有价值,先缓一缓,评价了就开始筛,筛了两三个小时,预算减下来几个亿,这个时候,老板在旁边突然冒出一句话,冲这个,高管挣多少钱都不为过。

我们知道,一个1,000万的项目被“剁”掉了,“剁”得对和错,高管在这里面的责任心就显得非常关键。所以,基于这样的责任,高管应该挣多少钱呢?怎么能够让高管能够承担起责任,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责任心?首先,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,我们的薪酬机制要不断地维护这种责任,如果薪酬机制里面没有对这种责任心给予激励,给予肯定,给予认可,给予维护,高管在里面的风险就太大了。

第二,高管的工作有长期性。

所谓长期性就是他做的工作成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出来,短期内出不来。当成果没有出来之前,给出何种意义上的薪酬,就显得很重要。我曾经给一个内蒙的公司做顾问,这个公司做煤贸易出身,积累了很厚的家底,老板也很有钱。我们知道有几年煤贸易就出了问题了,国家开始做空气的治理,煤的生意不好做了,那么这个公司开始转型,进行新业务的尝试,开始尝试做新的业务的时候,自己没有人才,就从外部找来了高管。

这些高管从一些大平台过来了,就提出了很多条件,年薪要150万,过不过分?不过分。另外,还要求拿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,这也不过分。老板也觉得这提的都合乎要求,上市公司的薪酬也都是这样一个结构,就答应了。

老板答应完散会以后,就剩我跟老板两个人,老板当时问了我一句,说苗老师我不是心疼这些钱,问题是他有了薪酬,有了待遇,我投几个亿砸进来了,如果过几年没干成,他拍拍屁股走人了,股票不要了,薪酬拿到手了,我这几个亿打水漂了,他付出了什么?

我们会发现这里面风险不对等,如果风险不对等,问题没有解决,这个老板就不会授权。很多公司之所以说很多时候老板不能授权给高管,一般都会归结为老板没有胸怀,没有格局。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,当风险不受控、损失不对等的时候,老板把钱投下去了,结果公司砸了。因为风险不对等,老板就不放心这个人,不放心这个事,他就开始过问业务。本来这个业务请来了外边专业的人,但是老板又表现出不信任,开始干预,一个外行的去干预内行的,业务最终就做不起来。这个老板的担心,合不合理?其实也是合理的。问题在于,虽合情合理,但事情没干成。

第三,基于前两个问题,就会看到适用于中基层的薪酬原理,在应对高管问题的时候,是失效的。

理论上讲,薪酬有四个来源:

  • 为职位付薪,就是职位的价值。
  • 为能力付薪,就是他有什么样的能力来付薪,但是,我们知道高管的能力是动态的,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当中,要不断地进入新的领域,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新的领域里需要什么样的任职资格,所以,很难储备合适的人,这时候就要求高管挺身而出在新的领域里去学习。其实高管的能力很多时候必须根据公司的要求做提升。
  • 为绩效付薪,就是创造了什么绩效,提升什么业绩。但是,我们发现,高管很多时候做的事情,跟正确性有关,接下来是执行层面把绩效做出来,但“正确性”绩效怎么衡量?
  • 为市场付薪,就是薪酬要有竞争性。我们做基层、做中层的时候,先要确定他们在市场上几分位,但会发现高层的薪酬千差万别,好公司都很高,有的公司很低,而且每个企业对高管的设置不同,起的作用也不同,同样一个总裁,可能每个公司因为团队结构不一样,要求也不一样。所以,在市场参照的时候会很难,不像到了基层职位,每个岗位都容易标准化,容易对标市场,这时候就会发现面对中基层人员的一般薪酬理论,在高层其实是失效的,至少可以说部分失效,很难起作用,无法解决前两个问题。

第四,缺乏程序和规则。

人力资源部设立以后,会引入一些程序对职务做评估,就发现很多公司因为程序和规则的缺乏,造成了高管团队的不信任问题。

比如一些公司因为每年关于奖金的分配问题,团队和股东之间的谈判以及跟老板之间的谈判,很伤神。我们知道,企业当中每一次谈判就会丧失一分信任,尤其在薪酬谈判的时候,是人性的直接对抗,你试探我的底线,我试探你的底线,对组织的破坏力特别大。所以,对高管薪酬而言,要有程序。

第五,谁对高管薪酬管理承担责任。

我们知道,人力资源部对普通员工能承担,那么,高管谁来承担?如果说为了避免高管在薪酬谈判当中的不当,那谁去管理高管的薪酬?就是能在问题出现之前,把这个问题解决掉,使得人员能安稳工作。

这些都是高管薪酬当中的问题,我们今天希望能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讨论,能够跟大家共同探讨出一些答案。

我们谈三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,为何发薪?我们一定要知道薪酬背后要瞄准的是什么,基于什么来定薪酬,这是一个要回答的问题;第二个,如何发薪?就是怎么去定义高管的薪酬结构。我们常用的薪酬的手段,在高管队伍当中怎么去呈现,怎么去组合;第三个问题,怎么管理高管薪酬?

02

为何发薪?——委托代理

先谈第一个问题,为何发薪?

高管薪酬不同于中基层薪酬的理论基础有两个,第一个叫委托代理。

为什么企业会有高管?是因为股东管理企业要么精力不行,要么专业不行,委托更专业的人来管理公司,所以,高管对公司是要承担完整责任,他不仅仅要对公司做什么事承担责任,还要对这个事的正确性承担责任;要对公司的绩效承担责任,还要评估各种关系。就是属于股东的公司,委托给了管理人员来经营,形成了委托关系。

而这种委托关系一旦成立了,就出现了委托代理问题。委托代理问题是什么?比如说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动机不一致,就像你跟朋友发生了纠纷,你找一律师给你打官司,但律师可能跟你的动机不一样,你只想解决你跟朋友之间的纠纷,律师有可能希望把事情搞大,因为这跟他的律师费有关,很有可能律师帮你打赢了官司,但严重地影响了你和朋友之间的关系,甚至对你的朋友圈都造成了伤害。这就是动机不一致。比如我们跟医生之间的关系,你去医院看病,其实是把你自己遇到的问题委托给医生诊断了,当医生来给你诊断的时候,你对医生的信任是基于他的专业,你要的是健康,但医生看你的时候,可能觉得这是一团流动的钱,他要赚钱,这就叫委托代理的利益和追求不一致。所以,在这个过程当中,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。

企业当中也是这样。投资人投资了企业,管理层和投资人的追求可能是不一样的,有可能投资人追求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,当公司没有上市的时候,追求的是盈利要高,而且长期内盈利都要高,今年可以牺牲一些利润,未来多拿一些利润,总而言之,长期和短期平衡起来赚钱最高。而可能对上市公司来说,追求的利润不一定高,但要求企业要有成长性,有了成长性,企业的估值就高,股票价格就高。这是股东投资人所追求的。

但职业经理人是这样的吗?不一定。他可能更关注他的野心,他要把这个企业做大,一个100亿的总裁和一个两个亿公司的总裁的社会地位影响力都是不一样的,他要求很高的福利待遇,甚至要求出行坐私人飞机,而这个公司值多少钱,对他来讲有那么重要吗?不一定的。

还有一个方面,他想要的是控制这个企业带来的社会资本。什么叫社会资本?我们知道,手里有个企业跟没这个企业是不一样的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是企业家,是公司的董事长,在社会上有很多声誉,去做生意或者经营人际关系,这些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力是可以给你带来其他利益的,这叫社会资本。而社会资本是不好估量的。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,他成为企业高管的时候,能够给他带来不可衡量的社会资本,带来很多额外的利益。那么,有做得更好的、基层的人能出来的时候,职业经理人有可能会把他屏蔽掉,因为这个人进来的时候,不是带来经济利益,而是他的社会资本没有了。所以,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和追求跟股东是不一致的。

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和追求跟股东不仅不一致,还不对称。什么叫不对称?股东一旦把企业交给了管理人员,管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完整信息,而股东是不掌握的。我曾经去过一个养殖的企业,因为股东生意不好,被法院拍卖,拍卖的时候,管理层就把这家养殖的企业买了。当时我就问,股东委托你经营企业的时候,企业一直亏损,导致股东破产,你们买过来,凭什么就有底气把它做起来?他说,鱼塘里有多少鱼,股东哪知道?我知道,我天天在经营,我知道这里面潜在的价值有多少。所以,他们买的时候,对企业实际信息的了解是非常充分的,甚至客户的信息以及那些隐性的信息,都是非常清楚的。

管理层长期经营企业,而股东却在退化,无论是专业上,还是时间精力的投入上,跟管理层都是不对等的,那么,在利益不一致的时候,由于专业、信息上的不对等,导致股东对企业的监管是有限的。就像我们请医生看病,我们跟医生在专业上是不对等的,我怎么去监管?所以,医生给我开刀做手术,我去监督医生,其实是做不到的。

所以,双方利益和追求不一致,加上信息不对称,管理层很有可能利用不对称的优势做对自己有利,对股东不利的事。那我们必须通过薪酬的杠杆,去建立利益的机制,让双方的核心利益一致

当逻辑发生变化的时候,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西方的高管薪酬那么高,按照价值,按照能力,按照市场,库克值那么多钱吗?就像过去讨论杨元庆的工资,说太高了,但实际上这里面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。所以,高管的定薪机制和中基层的定薪机制发生了改变。

基于委托代理,我们想做薪酬的时候,就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,比如说薪酬本身是一种契约。薪酬怎么生成?怎么建立利益共同体?为了调整利益共同体,就建立了薪酬,这就意味着薪酬就成为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契约,契约就是个合同,本质上是调整委托代理中间产生的利益不对称。那合同是什么?合同的背后是关系。就像我们跟别人签合同,要跟人合作,这背后是关系,如果关系没定义好,是没办法签出有效的合同的,是不能建立有效的合作的。

举个例子,像我们做管理咨询的,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,我服务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客户,我跟每个企业做咨询做顾问,他是买方,我是卖方,我们知道在市场关系当中,买卖双方是不对等的,买方强势卖方弱势,当我是卖方的时候,我跟客户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对等的,我是处于弱势地位。但是,由于咨询工作的性质,每个顾问的方案都意味着客户的管理人员的行为要发生转变,如果他的行为不发生转变,我们做的项目想落地是很难的。所以,就会出现一种情况,一方面你要服务于他,他是我的客户,他不满意,我就拿不到回款,另一方面我又去教育他,让他改变行为。所以咨询行业是特别痛苦的。当年麦肯锡创始人就说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,咨询行业的人是很分裂的,一个时期内还滔滔不绝,讲的像个大师,转眼之间就唯唯诺诺,因为要回款。所以,要想把咨询的合同履行好,就必须跟客户建立对等的关系,让客户不要有太多的买方意识,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的价值。

我们做咨询,我的体验就是合作之前先定义关系,如果一个企业居高临下的有特别强且多的要求的时候,那就不能去合作。这就叫关系,我们一定要定义清楚。所以,做业务一定要跟客户之间建立起对等的、积极的、有建设的合作关系,如果失去了关系,合作就有问题。尤其在做销售的时候,卖货方有的时候很被动,如果业务员很被动,他怎么能谈个好价钱呢?为什么企业要做品牌,要做市场?就是要通过市场和品牌的力量去扭转在销售关系里的不对等,这个时候的合作才是积极有效的。

如果薪酬背后的关系定义不清晰,高管跟股东之间的关系定义不好,那签的合同是很难被履行的,薪酬很难是有效的,所以,一定要先定义关系。

高管和股东的三种关系

我们知道,在现实的企业里面,管理人员和股东之间的“关系”是什么关系?通常有三种关系:

一种叫传统关系,什么是传统关系?现在企业里面普遍存在这种关系,比如说基于血缘的,像家族企业。我去过很多企业,不是哥俩、夫妻,就是同学、老乡这种关系,当然,也有因为时间久了成为追随者,虽然没有血缘关系,但是跟了老板几十年,鞍前马后,就建立了追随关系。这些关系叫传统关系,形成了家长制的权威,以及一些别的关系掺杂到了企业关系之中。传统关系在企业早期创业的时候是有用的,因为这些关系帮助企业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,获得了有效的人力资源,但我们要知道,这种关系是无法培育起真正的高管团队的。很多时候高管团队起不来,是因为他依附于这种关系,你让他决策的时候,他就被别的关系锁定了,高管就很难成为“真高管”。

第二类,契约关系。契约关系就是我们签合同,谈判双方根据市场的机制进行交易,我追求的是少花钱多办事,你追求的是少办事多挣钱,我们之间通过谈判、妥协、平等交易,建立起契约关系。

我们知道,现在企业大部分都是这种关系。我们跟供应商之间,跟经销商之间,跟顾客之间基本上都是这种关系。在我们中国,别看市场经济不发达,但我们在企业内部实际上这种关系是非常普遍的,包括我们在高管之间用竞争机制,在供应商之间用竞争机制,本质上都是希望理顺市场机制。

第三类,长期关系。我们看世界级的企业,在商业环境当中还有一种普遍的关系,叫长期关系。

所谓长期关系,比如说我们选择供应商的时候,不一定选几个供应商,可以选一些战略性的供应商,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。为什么战略性的供应商重要?是因为双方的一种长期的互赖,供应商跟你之间就有可能形成长期的战略认同。公司战略一出来,经销商就会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开始储备能力,甚至供应商有了什么样的能力,会反过来推动你变化。这种长期关系不是一单一单的交易。如果你仅仅是一单一单的交易,那么,企业跟你的供应商之间就很有可能没办法建立长期的能力互补。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企业很难?因为我们很多企业做大的战略的时候,供应链的配合不够,通常就是没有建立起这种长期关系。而像丰田、苹果这些世界级的公司,他们更强调战略关系的维护,进行长期关系的建立。

我们真正要定义的是,高管和股东和企业之间要建立的长期关系。这种长期关系,因为有长期的合作,有利于降低合作之间的博弈成本。我们知道,短期的合同关系,每次谈判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,博弈的成本特别高,而长期关系的博弈成本其实是很低的,所以,高管和企业一定要立足于长期关系。我们的薪酬一定是要立足于长期关系建立的。

那长期关系是什么?长期关系背后是信任,就是我相信你不会负我,你也相信我不会负你,这是种隐性的心理契约。即便签了任期合同,我们之间是在长期当中有心理的抵押的,这叫信任。如果缺乏信任关系,长期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。信任本质上是一种共识,我们双方都认为完全履行合同对双方是有利的。

我为什么一直强调信任?很多时候在企业里,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板特别鸡贼,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,总要算计别人。很多时候为什么企业合伙人机制建立不起来,高层成长不起来?就是企业家打心里就认为高管可以像普通资源一样可以替代的,没有跟高管之间构建心理上的长期关系。当长期关系没有建立的时候,高管也就会自己留一手。这样就只能形成一种短期的合作关系。所以,这个时候的薪酬机制,就没办法应对长期的关系,因为薪酬结构就是一种短期化,哪怕建立了长效机制也没有用。所以,这种信任就表现在即使合同未尽可能的情况下,不能穷尽双方权利义务的时候,即使没有合同约定,因为有信任关系,大家也会朝着对双方有利的方向去做。

另一方面,长期关系的背后信任是需要相互经营的。经营信任,就是信任的双方都有着经营信任的义务和意愿,是一种心理感受,对方对你信任,你是要去经营它的。信任是一种精神财富,如果把精神财富积累得足够多,它能够转化为公司的物质财富。

但我们又发现,信任是有积累的过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所以,我一直讲我们建高管团队,尤其是成长型企业,高管团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,是要在过程当中不断建立的。信任是怎么建立的?我们双方之间凭什么相信?信任是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的,信任是对你以往表现的一种确认。

我们去企业的时候会发现,高管团队做不起来,就是因为信任关系建不起来。而这种信任关系建不起来,往往是因为过去双方互害过。老板信任高管,结果很多高管吃里扒外,做了很多对企业不利的事情;也有高管做了极大的贡献,老板没有兑现承诺。这些都会破坏信任关系。在这种情况下,高管和企业之间的长期关系就建立不起来。

经营信任的四个层次

所以,在这个过程当中,就要经营信任。而经营信任,一定是对方认为你有四个层次,一是“人可信”,“人可信”就是你的“人品”可信,你是个诚实的人,你是个正直的人,你不“歪”,这是基础。如果你这人“歪”,就不可信。二是“动机可信”。尽管你人品不错,但如果你不为我着想,我也很难信任你。为什么我们在真高管里讲,企业高管一定要归属于企业。所谓归属于企业,一定是要为这个企业的“好”才做。三是“能力可信”,你要不断地证明你的能力,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。四是“绩效可信”,就是要不断地用过往的业绩来确认。这四个层面的“可信”,是要不断地积累的。比如说诚实,要不断的反复的证明你是诚实的人,需要很长时间的证明,人家才会觉得你是个诚实的人;“动机”是要不断地在事件当中被验证的。所以,长期关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。

基于委托代理关系,高管薪酬设计的三个要点

我们知道,基于委托代理人的属性,薪酬设计的要点是什么?

第一,共享成果。要想建立信任关系,有了成果以后,一定要共享的,这才能够建立对等的关系。高管和老板之间以及与股东之间,如果是长期关系,那一定会认为我在这里面会被公正、公平地对待,所谓公正、公平地对待就是共享成果。

我们知道,高管的工作性质有长期性、整体性、现实性,所以,我们在面对成果的时候,在高管薪酬里面就必须考虑怎么长期共享成果。那么,设计高管的薪酬一定要有递延型,不能在短期内拿走太多,因为成果发生在未来,就应该在未来去拿。所谓整体性,就是高管的薪酬一定要跟总体结果相关联的。现实性就是现实当中要过得去。

第二,共担后果。不仅要共享成果,后果也要共担,就是所谓的风险也要共担。

我们知道高管做决策的环境是有不确定性的,那高管的薪酬结构里必须能够满足这种不确定性,能够跟股东之间共同应对不确定性。而且企业有创业性,从不清晰到清晰,不断地增加新的能力,新的领域,那么,在高管薪酬里,也应该有创业机制的属性。

第三,共同成长。什么叫共同成长?我们看到一个完美的高管薪酬结构,我们可以把华为的拿过来对照一下,各种年薪的、福利的、股权的、分红的,它是完整的。但我们发现每个企业的成长阶段不同,关系的积累不同,当一个企业没有达到一个良性的关系状态的时候,薪酬结构要满足现实的关系。很多企业的高管会期待一步到位,怎么学人家好企业才能够一步到位?不是的。因为在高管形成过程当中,关系在不断的深化,阶段性的需求要跟当时的关系相匹配。当信任关系没有建立,高管的利益还不够的时候,双方的互信是不够的,这个时候硬抱着一种薪酬形式是有问题的。所以,薪酬也有一个相互成长、相互确认的过程。

03

为何发薪?——激励

为何发工资里面第二个因素叫激励。激励高管,强化高管对企业承担责任。

一是要唤起责任感。我们知道,对激励理论来讲,激励的意义在于唤起责任感。我们在讲高管的时候,高管的第一条素质就是归属于企业,第一条表现就是对企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。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发自于内心的,而激励就是要不断地强化他的责任感。这是定薪酬的时候一个确认。

二是要向市场营销学习。什么叫市场营销?在市场上卖货给客户,一定是要研究客户需要什么,给他提供什么。所以,我们做高管激励的时候,也要去根据高管的属性去激励他,他需要什么?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激励不同于贿赂。激励和贿赂,都是给钱。德鲁克说很多企业把激励当成贿赂了。那激励是什么?贿赂是什么?激励是先奉献,先有动机,然后有报酬,激励是一种回报;贿赂是什么?贿赂是先没有动机,没有干活之前先拿钱收买,这叫贿赂,所以,贿赂的代价是巨大的,成本会越来越高。

当年华为任正非说过一个特别有名的话,为什么华为要找奋斗者?奋斗者是奋斗在先,回报在后。我是一个奋斗者,我是一个有使命感、有责任感的人,我这一辈子要去实现我自己,你这地方能够公平对待我就在你这干,不公平对待我,我就不在这里干,这是员工的想法。公司的想法是什么?你这么干,我就不让你吃亏,只要你干出来了,我一定给你相应的报酬,这叫激励。这里面想强调的是什么呢?强调的是如果这个人身上没有这个特质,你想贿赂也贿赂不出来。所以,激励是对人的品行、贡献的确认,不是提前能够诱导出来的。

过去若干年谈分配机制谈的特别多,几乎没有能力去纠正这里面的偏差,就是一大群忽悠的人强调分钱,其实多数人把分钱机制做成贿赂了。有多少企业在过去若干年做了这样无效的机制!

新生代激励是伪命题

另外一个,我们一定要知道激励是有层次的,这是马斯洛的理论,大家都非常熟悉了,我就不展开。这里面强调的是什么?就是人在不同层级,对于激励层次是不一样的。我们知道高管是上升到了高层次的人,就不能往低层次的去想。我们很多企业,尤其是那些创业时期一路跟过来的高管,在老板企业家心目当中,这些高管还是两手空空来的样子,创业时期高管要的是低层次激励,只要给我高薪,直接给我职业安全,就可以了。但我们知道,到了高管这个层级,单纯的物质激励,低层次的激励,很难让一个人有使命感,有责任感。

现在很多时候企业里在谈80后、90后、00后的区别,90后、00后的人跟以前的人不一样了,所以80后出现的时候有基于80后的管理,90后出现的时候有基于90后的出现管理,现在又有了Z时代的管理,其实这些都是伪命题。我们知道,激励为什么90后会表现得跟70后不一样,就是因为90后、00后的小时候是独生子女,他们在家庭里受到了很好的照顾,即便是条件一般的家庭,举全家之力去培养一个孩子,这些孩子的生活条件还是不弱的,所以这些孩子在工作里的容忍度低,他要追求自我实现,追求工作当中爽,不爽我就走。70后的内心没这个追求吗?70后、60后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,早期对物质激励追求的高,等他满足了,就形成了习惯了,所以企业里在对待60后70后的时候,就没有提高尊重。其实人性的本质是一样的,要想唤醒他主动承担责任,对未来有使命感,仍然是要在高层次满足的。

激励是综合的,不是单一的

我们很难用单一的手段完成所有的工作状态,所以,高管薪酬要有复杂的结构。我看过很多公司做股权激励,做过一次限制性股权,他就觉得我有股权激励了,他就觉得完成了。而那些好的公司有利润分享,有股权激励,股权激励里面有限制性股权、期权,还一拨一拨的做。为什么要做综合的激励?因为即使是股权,也有不同的形式。我们知道,每一种形式都针对着一种成果的性质,针对着一种所要代理的要素——委托代理中所要规避的一种要素。所以,激励一定是多手段的,越是好企业,薪酬结构越复杂,不会是单一的。

我们过去若干年形成的误区,就是认为钱能搞定一切,其实钱真的搞不定一切。所以,激励机制是要丰富化的。我认识一个企业里的高管,他挣的年薪大概是200万,另一个公司想挖他,找我做中介人,希望以300万的年薪挖他过去。后来这哥们想了想说我不过去。我问他为什么不想过去?他说,原来的公司给我上了一份很高的保险。我问多高?他说如果我生病,得的病低于300万,在我70岁以前是全额报销的。我就想,人家一年都多给你100万,你这300万,不就早回报过来了吗?为什么他会为了这份保险,不离职跳槽?我调侃他说要是得了一个要花300万才看好的病,你觉得你的人生还有意义吗?从这个例子我们会发现,激励很多时候是不理性的。那么,对高管来讲,要维护他的使命感,要维护他跟公司的长期性,一定要使用综合的激励。

最后,激励是有成本的。

我们发现完美的薪酬结构,其实是针对于人的不同追求,有不同的方式和手段。但在激励的时候会发现,激励是有成本的。在体量小的时候,其实是很难设计完美的架构的,很难接受大企业的方式。

所以,在企业的成长过程,激励手段要不断地丰富。我们讨论高管薪酬,一定是在经营的约束下讨论的,一开始可能不完美,得去借助领导力来维持这种关系。

另外,激励可能是一种资源,可以开发也可以创新,就像你满足客户要求,你用产品的创新突破,可以用低成本来满足客户同样的需求一样,激励仍然有成本性,仍然要研究如何低成本带来更大的激励效果。

我们分析完委托代理,分析完激励,我们对高管发薪最重要的要素是解决委托代理的问题,所谓委托的代理根本上要解决的是双方的利益一致。

04

如何发薪?

接下来讲第二个问题,如何发薪?

激励要维护高管的各项责任素质,要不断对他确认,让他在工作中不至于丧失。基于此,如何给高管发薪?

我先给大家讲个案例。这个案例是历史上第一次直面高管团队现代意义的薪酬,来自于通用汽车。我们知道,通用汽车是在第一期的福布斯排行榜里面就有的一个公司,1918年开始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老大,一直维持到80年代,直到被丰田超越。在那一时期,大家一直公认是激励模式帮助了通用汽车。我把通用汽车当年的方案找出来给大家讲一讲,其实这是高管激励的雏形。现在的所有高管激励,都是在这个雏形基础上进行变形的。

当年通用汽车CEO斯隆在设计高管激励模式的时候,就提出了“红利计划”。斯隆第一次把组织结构调整完以后,其实大股东杜邦已经退出公司,那个时候的负责人叫小皮尔·杜邦,小皮尔·杜邦就认为他懒得为公司操心,觉得一定要有完整的职业经理人来做。那斯隆就在想如何让职业经理人跟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,基于此,斯隆提出了“红利计划”的方案。他认为股东要的是利润,所有的高管要围绕着公司的利润去奋斗。

“红利计划”要点是什么?公司的利润高于资本回报率6%的部分为红利。斯隆认为,资本放在银行有一个普遍回报率,去投资一个普通的企业也有回报率,当年美国在市场上的平均回报率是6%,那股东把资本投到公司了,如果资本回报率低于6%,就说明管理层啥贡献也没做,是平庸的职业经理人,只有超过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,说明这个管理团队有经营才能,你赚的多就说明你的经营才能大。奖金应该是对你经营才能的回报。

所以,斯隆基于这个理论,设定红利部分的10%奖励给管理团队。当然,后来额度就特别大了,因为当年的汽车行业就像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一样走在时代前沿,通用的效益非常好,利益非常大。后来斯隆又把红利的分享人员从管理团队扩大到了一般员工。

红利计划后来进一步升级,直到通用上市以后,杜邦觉得他要的不仅仅是利润,他真正追求的是股票市值。但杜邦认为,如果我在公司的股权太大了,那管理层凭什么为我的股份的增值去奋斗呢?所以,大股东杜邦说我一定不能再做绝对大股东了,我要把我的股票卖出去。

杜邦牛到什么程度?早期通用需要钱的时候杜邦投的很多,但后来他一定要把在通用的股份降到30%以下,他怎么弄?杜邦就用自己的一部分股票成立了一个公司,用低价把自己的股票转卖给通用的管理干部。然后,杜邦又把通用公司每年的红利划拨给这个公司,那么持股公司里面每年就有了通用的利润分红,而这些利润分红,可以根据高管在这里面的持股份额获得分红,股票如果涨价了,那他们还可以获得股票涨价的利益。但是通用没有让股票自由交易,保留了权力,如果高管退休了,或者职位发生变化了,通用可以回购,就是把增值部分给他赚,有点类似于华为现在的限制性股权。所以,经证券计划就是红利计划的升级,转化为股权了。

到了50年代,红利计划再升级,享受红利计划的范围不断扩大,最高达到总员工数的9%的员工。但这个时候美国的税制发生了变化,分红要承受的收税特别高,但如果买成公司的股权,就可以当成投资行为,暂时免税。后来通用为了保护核心员工的利益,成立了一个持股公司,让员工买公司的股票进行分红。

这个过程可以看到通用的思想:

第一,充分地根据公司股东的利益,跟管理层和核心员工进行了分担,充分体现了代理。

第二,这个过程是善意的,就是让高管和员工秉着自愿的原则,这都是长期合同的一个前提。所以,斯隆对红利计划的评价非常高。斯隆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,总结了用股票这种方式开始,只用了五年的时间,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不到20%提高到40%。他认为红利计划的激励带来的作用是很大的。他认为公司的业务之所以有成就,是通用第一次把人类讨论的观念引入了实践,实践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。

所以,严格意义上这种实践界定了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关系,本质上是合伙人关系。合伙人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利益共担,这就是最早的委托代理。其实在斯隆设计这种模式的时候,委托代理理论还没出来。委托代理理论也是总结了这些企业的实践之后才产生。

我们在这个案例之后讲高管的薪酬结构应该怎么设计,一定要清楚,高管薪酬的本质是对代理问题的动机调整和对积极行为的确认。既是代理,又是激励。

基于这个道理,我们看薪酬手段在高管里怎么使用。

1. 年薪

高管是年薪制。我们知道,一个典型的高管的薪酬年薪,有固定部分加绩效部分,可能还有津贴。

固定部分是每个月要领的,毕竟高管已经混到职业生涯的高阶阶段,他拿了薪酬,要给家里开支,一个高管的收入高,家庭的成本也会高。这是固定的部分。

第二部分叫绩效,所谓绩效是跟他个人KPI相关的,个人KPI完成了,就应该拿到绩效部分,一般高管的薪酬里固定和绩效部分会“五五”开或者是“六四”开。

这里面还有两部分是需要明确跟大家讨论的:

一是津贴,什么叫津贴?津贴是跟工作状态有关的,比如说我出生在中国,我家在北京,公司把我派到非洲,可能工作内容没发生改变,但是我出差了,我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,这个时候的津贴是对员工特殊工作状态改变的一种补贴,当我丧失了这种工作状态,我的津贴部分就没有了。

二是股票。我们要讨论高管年薪里要不要发股票?这是个关键问题。我们知道,高管的薪酬已经很高了,如果公司体量不大的时候,就形成不对等。我们说高管工作性质具有长期性,股票是一种递延支付,年薪里其实也可以有递延支付,我们去看互联网公司,每次做股权改革的时候,都会存储一部分股票,这个股票都是有价值的,只要根据价值,发奖金的时候,比如说年薪120万,绩效达成了,平时发了60万,还有60万,这个时候有可能不给你绩效,就用当期的60万股票价值发给你,发给你以后,就告诉你,你的解锁时间是三年,这就递延了。这种类似于在年薪当中的股票就是直接授予的,你的绩效好我就多授予你,授予是按照他年薪的额值对股票,所以在这个地方上,我觉得企业里面这个杠杆是可以用的,尤其对那些创业期的公司是可以用的。

我们知道,创业期的公司现金流是最关键的资源,现金流不完整,如果发的年薪过高了,现金流就会有缺陷。我们知道,创新的公司的估值是不断地往上走的,在估值没有上来之前,预留的股票到直接授予的时候,估值已经上来了,那么这种方式对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现金流都是有用的。只要市场机制给股票定了价格,对员工的激励还是有的,甚至还可以给他打折。所以,股权授予对企业的理财,尤其对创业期的公司,在年薪里都融入股票含量还是有价值的。

2. 奖金

奖金本质上是成果的分享。有了利润,有了最终成果,我是拿成果来分享的,没有成果是没有奖金的。绩效工资不是奖金,是对完成个人指标绩效的一种确认。奖金一定是对最终结果的分享。如果说你很努力,个人绩效达成了,整个团队的绩效没达成,没有产生最终结果,是没有奖金的,但是可以有绩效工资。所以,奖金一定是最终利润的一种分享。

除了利润分享之外,在上市公司里头,奖金里可能还有一些限制性股权。什么叫限制性股权?就是我有一些打折的股票让你买,比如说现在股票价格是100块,我打个5折让你买,五十块钱买走,这里面就有50块钱的差额,这个差额是公司的限制性股权的成本,而这个成本是要从利润分享里担的。总而言之,公司付出的价值是差额,就是利润分享的一部分,剩下的股票员工是需要花一半的价钱去买的,他买的时候就形成了互锁,高管对未来做了投资,对当时的奖金既有了递延,公司也有了对他的一种锁定。我觉得这是这种设计方式既体验了激励,又体现了风险的对等。

3. 福利

对高管来讲,福利应该是比基层要高很多的,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去理解的。我曾经跟一个企业家讨论,员工跟企业的关系有三种,一种是利益关系,一般的劳动者只要对公司做的贡献比他的索取大,他就可以在公司,这叫利益共同体。有些人就是把公司当成利益共同体,我在你这赚钱多我就干,我赚钱少我就走。另一个共同体叫事业共同体,你这里面有我成事的平台我就干,没有成事的平台我就不干。

我们说我们希望高管是归属于公司的人,他们跟公司结成命运共同体,命运共同体到底用什么来维持?这个概念在《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》里也写了,《华为基本法》也都写了,在日本企业也都很普遍,很多时候理论界就会想当然的认为,利益共同体就是分钱,事业共同体就是搞利润分享,命运共同体一定要股票的互锁。

有一次我跟企业家讨论的时候,他就说股权也不能锁定命运问题。其实这是对的。哪怕是事业共同体,股权的机制就需要用了。命运共同体是什么?我觉得长期工作关系的打造,更多的是长期利益,就是能够营造高管对企业长期归属的。我们看到一些大企业的实践里面,高管有特殊的福利,比如说给高管的家庭成员提供一些保障,像上保险之类,他的家庭都能够被企业牵挂,他的归属感就会更强。最典型的是退养的保障,我们讨论薪酬机制的时候,谁来评价高管?在我们现在中国的治理体制下,董事会被虚设了,那评价高管应该是什么人?

在华为45岁退休,有些人属于荣退,退了以后还能享受公司长期的利润分红;有些人叫补退;能够享受这种退养保障的,就是退了以后仍然享受公司的一些待遇,对高管的福利来讲,这就是长期保障。高管退休以后,除了拿到社保退休基金等普通保障以外,如果公司经营的好,每年从盈利当中还拿出一份作为年金,可以补偿是给这些久经考验的人,能够融退的人。那高管为了有荣退的资格,他对公司的归属感会更强的,他思考公司的长度那是不一样的

所以,我们说营造长期关系,营造命运共同体在福利是有重要设计的,这个地方的作用甚至会高于奖金。

4. 长期成果分享

很多时候纯粹为激励,比如说期权,就是纯粹为激励。比如说你可以用50块钱一股的价格买公司的股票,第三年股票涨到100块、1万块都有可能的,其实这是纯粹的激励,完全是一种动员,没有互锁,没有风险对冲。

5. 不确定性、创业机会互锁

我们去看阿里这些头部公司,他们会有这种旗帜,是跨生态的。我们知道,有些企业已经脱离了一个企业的边界,像阿里、京东等很多公司,原来有个母体,后来有一堆的上市公司,公司跟公司之间产权是清晰的,他们之间的业务是有联系的,实际上这是在竞争当中形成了一个集团,一个生态,这就跨越了企业的边界。我们知道,即便是跨越了边界的企业,也是从原有母体公司里长出来的。那能不能长出这些公司,谁去来承担责任?这不仍然是高管吗?核心高管还会享受跨生态的利益。所以,我们会看到阿里、蚂蚁这些公司之间,有一个核心的合伙人在这些跨企业当中都享受利益。对高管来讲,这一部分就叫是分享公司扩张当中的机会。也有可能没做成,也有可能做成了。但是因为高管享受扩张的机会,就会在他的战略边界里去思考。

对高管来讲,因为工作性质的复杂性,我们就要结合不同性质,每一种形式都是对一种要素的激励。我们要去分析每一种形式会刺激哪种要素,我们就去采用这种形式。所以,高管的薪酬结构一定是多元的。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越高,对行为要素的识别越准,工资结构就可以越完整。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企业在成长过程当中,考虑到成本的需要,早期可能做不了那么完整,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。

05

如何管理高管薪酬?

最后一个问题,如何管理高管的薪酬。

高管管理当中有一些很多问题,比如说没有人承担责任,没有合适的程序,尤其对那些成长型的企业,很多时候高管的薪酬都是老板的定的,里面没有清晰的原则,没有正式的制度,让人感觉非常混乱。

我曾经看过高管薪酬的博弈过程,一个公司三个创始人,创始的时候,股权结构差不多,企业没做起来的时候,兄弟们肝胆相照,互相约定,约定仨人的工资一样,3万一个月,就这么干。后来公司做起来了,上市了,但因为原来确定的原则没变,大家的薪酬还是一样,但实际上在发展当中,每个人的能力差别已经很大了,有的人对公司承担的责任特别大,有的人已经边缘化了,那么,没有确认规则的时候就特别难,老大每次定工资都定得肚疼,去改变吧,好像会牵涉到原来的治理,如果不去改,心里又会不舒服。所以,高管该涨工资的时候,要没有纠错机制,就不知道怎么涨,不知道怎么调,公平感就会受到挫伤。

我们知道,高管之间是不能轻易谈判的,一谈判就会有麻烦,连找个可以说的人都没有,找人力资源部,又没有高管的地位高,那就得直接找老板,而找老板又会显得怯生生。这里面就有很多问题出来。所以,规则不清楚,就造成博弈过程复杂,信任就会被破坏;信任一旦被破坏,高管团队的形成就会打折。

所以,高管行政团队的责任主体还是要有的。但在我们中国的治理架构里,也是很难弄,比如说要有足够的权威,第一谁来定更公正,谁来能处理高管的复杂的过程?第二个有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?我们看西方的企业,他们有董事会,董事会雇佣一些人来确定高管的薪酬怎么定,但我们中国董事会做不到,大部分董事会还是老板说了算。

我们建议大多数公司要有专业的人员,一开始没有条件形成部门的时候,也要有人负责高管团队的薪酬,需要交给一个责任主体,有专业的部门,因为当你面临上层博弈的时候,如果你没有专业知识的提案,博弈过程会更复杂。所谓专业,就是有学理支持,有理论支持,有数据支持,一旦有了这些基础的时候,拿到高层里面去决策,会降低博弈的复杂性。如果有专业的提案部门,专业承担责任的人,即使是只有一个人,高管也就有了救急的渠道了,就有了程序。这个时候可以让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来确认。我们知道,专业部门跟高管相比的时候,也会属于下级,如果企业文化还没形成的时候,下级去决定上级的提案的时候,也会有困难,所以,为了让管理有效,必须让专业人员有良好工作的条件。

专业人员良好工作条件是什么?第一个,明确的薪酬原则。定薪酬原则要一定要脱离人,根据高管的工作性质,根据人的分工,根据历史来确定一些原则,让专门的管理部门在原则下工作,在这个原则下收集数据制作方案,他不能被人员的干预。第二个叫生成机制,高管的薪酬依据什么生成?怎么生成?第三个是管理程序,管理程序一定是要有稳定可循的程序。程序公平我就不再多讲了。

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,感谢朋友们的聆听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华夏基石e洞察:由我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、咨询业开拓者、《华为基本法》起草人之一的彭剑锋教授领衔,资深媒体人及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宋劲松先生联合创办,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、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,是中国顶尖管理智库平台和原创中国管理思想策源地。权威、理性、睿见,高级管理者必读

相关阅读
股票 货币基金,货币基金怎么购买
工商银行货币基金收益,招行货币基金
公司货币资金现值理财,企业的货币资金包括
公司收汇货币,买单出口怎么收汇
公司资金买货币,货币性项目
工银瑞信 货币基金(货币基金有风险吗)
创金合信货币市场基金 创金合信凤凰1号
公募货币基金?什么是货币基金? 它包括哪些内容
公司货币资金 什么叫货币资金概述
工行网银 货币基金,货币基金会损失本金吗
上一篇: nvidia卸载了会怎么样(nvidia卸载了怎么办)
下一篇: 北京银行 天竺 电话(北京银行天坛支行电话号码)
《股票销售交易部高级经理薪酬(股票销售交易部高级经理薪酬待遇)》文档下载: PDF DOC TXT